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国市场情报网 > 零售 > 内容页

“四链”融合典型案例·地方篇丨东营:打造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3-08-17 02:30:56 来源:百度新闻

编者按:

去年以来,省委人才办聚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服务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建立顶格的融合推进机制,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共引共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专项行动,推动人才引领发展效能不断提升。各地、高校、企业及创新平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四链”融合的内涵意义、发展路径。近期,我们将摘选部分地方、高校、企业及创新平台开展“四链”融合的典型做法进行编发。

东营认真贯彻省委人才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对“四链”融合工作机制进行深化探索、丰富创新。坚持把推进“四链”融合发展作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战略支撑,面向全市10大重点产业领域,构建顶格推进、有力支撑、典型示范、导向鲜明、服务大局的“四链”融合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在全国、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如下。


(相关资料图)

加强全面组织领导,实行顶格推进全域攻坚模式。将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列为书记人才项目,并纳入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工程,顶格召开市委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研究出台《东营市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分产业领域建立关键任务清单,明确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四链”融合工作推进小组,建立分管市领导牵头挂帅的超常规推进机制。市委人才办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指导组建10大产业领域“四链”融合工作组,解决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现实问题。建立健全调度、通报、督导、考核等机制,开展“四链”融合项目路演和观摩评议,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抓“四链”融合的积极性。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举办了人才引领“四链”融合专题研讨会暨东营市“四链”融合评价体系专家论证会,探索构建人才引领“四链”融合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各链条和区域发展质量,为全省科学评价和指导“四链”融合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举办“四链”融合专题培训班,对标苏州、深圳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四链”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打造优质人才矩阵,探索产才城融合发展新路径。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紧扣石化、橡胶轮胎、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需求,精准引育各类人才,推动产才协同创新。深入实施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瞄准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引进院士(团队)30余人(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75名(个),9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与历史累计数量持平。建立系统全面的青年后备人才引育体系,统筹开展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黄河入海·才聚东营”大学生专项引进集聚计划和“百博千硕”扩增行动,年引进青年人才4万余人。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开展全周期高水平工程师培育,实施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金蓝领”聚才提升计划,年新增工程师、高级工程师3000人。出台“人才金政40条”,为人才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支持保障。树立“人才引领城市发展”理念,构建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良好生态,东营市位列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第46位,全省第4位。

建设高能创新平台,打造“四链”融合应用示范场景。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平台一院士”模式,积极布局建设引领型平台,加速集聚战略人才力量。聚焦石化产业,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担任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领衔建设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聚焦新材料产业,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屠海令、黄小卫等,推动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落户,布局总投资55亿元的关键项目9个,突破“卡脖子”技术5项。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成功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曹晓风等,突破耐盐碱作物提质增效等系列关键技术;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签约共建院士工作站,为东营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引入强力外脑。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级先进橡胶材料与高性能绿色轮胎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前沿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加速实现10大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四链”融合人才供给支撑。着眼破解东营高校院所少的现实难题,探索建设东营科教城和人才学院(虚拟大学园),集聚海内外高校院所资源力量,打造集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建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四链”融合特色园区。创新“政行企校+园区”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职业学院、山东黄河三角洲人才发展集团、青岛大学东营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产教联合体,全方位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生态体系。吸纳“四链”融合实施主体企业和行业协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推动驻地高校立足本地产业发展调整学科专业33个,重点打造10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新校企联合引才模式,推动东营职业学院2023年“双聘制”引进博士20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设置“石大胜华学者”,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5个,共同招聘研发人才。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与胜利油田、海科化工、山东国瓷等领军企业合作,共建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

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塑成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坚持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服务于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这一根本原则,探索建立“链长(政府)+链主(企业)+链服(行业组织)”联动发展机制,紧扣产业链发展需求,集聚“链上”人才、项目、成果,培优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石油装备产业,支持东营高新区推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建设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和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集聚各类创新人才4800人,实现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全市加速打造千亿级石油装备产业集群。聚焦石化产业,引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周光远团队,建设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集聚各类国家、省级创新人才60余人,吸纳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和全市大型龙头企业等成员单位89家,孵化链接芳烃、乙烯、丙烯、碳四上下游企业42家,辐射带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向下游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形成烯烃、芳烃、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两大“雁阵形”集群。聚焦新材料产业,引进天津大学教授沈美庆担任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院长,打造稀土汽车催化产业全链条,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领先的稀土催化产业集聚区。

“四链”融合发展的落脚点是服务产业发展,运行逻辑就是对照产业需求侧,调整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各方供给侧,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要实现“四链”融合发展多出成效,就要积极发挥人才引领、省市联动、统筹协同作用,立足实际高点谋划、高位推进。一要坚持系统化顶层设计,解决“四链”融合“谁来抓”的问题。“四链”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对多部门协同要求较高,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机制,建立市直部门与县区、功能区纵向联系、横向联动的协同机制,完善部门间“四链”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发挥好“人才链”总牵引作用,解决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单打独斗、服务低效等问题。二要坚持标准化体系建设,解决“四链”融合“抓什么”的问题。“四链”融合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非常庞杂,必须构建科学的衡量体系和清晰的工作路径,否则无从下手。要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原则,构建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为推进“四链”融合发展效能评价提供“参照系”和“指挥棒”。三要坚持精准化系统解链,解决“四链”融合“为谁抓”的问题。要牢牢把握产业链在“四链”融合发展中的核心定位,坚持“围绕产业需要组织人才创新”与“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双向贯通,开展系统解链和供需对接,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需要,布局快速反应、紧密衔接、高度协同的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解决科技创新中的各类“孤岛现象”。四要坚持标杆化示范引领,解决“四链”融合“怎么抓”的问题。“四链”融合是一个创新课题,无现成经验可循。必须坚持改革为要、先试先行,鼓励支持各产业领域、各县区、功能区结合各自实际,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前瞻部署人才链和创新链,积极打造“四链”融合创新案例和示范场景,以点带面推动“四链”融合向纵深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先凯 李子路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吴永功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

标签:

商品
双汇发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3.89%
8月15日,双汇发展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4 2
北京市统计局:1-7月北京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6%
央视网消息:8月16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1-7月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VinFast上市:市值超过650亿美元
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VinFast于8月15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当日股价